年轻人应该奋斗吗

正统答案应该是灌鸡汤,谈人生,谈理想,谈生命的意义。这样的故事我们已经听过很多很多,但这些仍不足以抵消我们心中的疑惑。看着光鲜的成功人士和平凡的自己形成鲜明的对比,自己可能忍不住一次又一次问自己,多年的奋斗真的有意义吗,努力一定会成功吗。这里,我试图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一个现象,这其实是一个if-else的选择题。

我们知道,一个人成功有很多种衡量标准。每个人心中都可能有属于自己的成功理念。为了接下来分析方便,假设成功的衡量标准为收入,我们来看看从收入的角度年轻人到底该不该奋斗,以及最优规划方案。

我们知道在个人财富收入领域,有一个帕累托收入分配定律,俗称80/20法则。就是20%的人占据着80%的收入,这基本上是符合幂律分布的。

1

上图可以看出,收入基本上可以很好地符合幂律分布(长尾效应)。有钱的人真的是富可敌国。

我们假设,这个社会市场是充分透明的,而一个人财富多少和他的资源是正相关的。这里资源包括很多。比如说个人技能,父母关系,个人已有的财产,相貌等等的综合。那么一个人资源越多,他的财富应该也会越多。为了接下来分析方便,我们把图倒过来,纵轴代表财富,横轴表示的是一个人的资源。

1

对于绝大多数一穷二白的年轻人来说,很不幸的是他们几乎没有什么资源可言。在在上图最右侧那个角落里。因为个人收入是符合幂律分布的,这是很大的不幸。不幸的地方在于,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指数函数增长都像一条长长的水平直线。也就是说几乎看起来没有增长。这就导致了你努力一天,努力一个月,努力一整年。可能你自己知道你变得更厉害了,但是在外人看来你和原先的你没有什么两样。努力却得不到承认,感觉自己好像在做无用功,懊恼,沮丧,怀疑,常常会伴你左右。

更糟糕的地方在于,因为我们人类总是倾向于线性思维,这就导致了年轻人和老年人对于时间的感知是不一样的。对于一个车80岁的老年人人来说,他生命的十分之一是8年,而对于一个20岁的年轻人来说,他生命的十分之一只有2年。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年轻人做事很难有耐心,那么结合收入的幂律分布,就会真的很痛苦。努力看不到希望,又忍耐不下去。

所以,年轻人真的要奋斗吗?或者说出身微末,一穷二白的年轻人真的要奋斗吗?随遇而言,有的时候也挺好的。如果你要选择奋斗,那么痛苦一定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伴你左右。

如果你一定要选择那条荆棘之路,希望不要忘记马云说过的那句话:

今天很残酷,明天更残酷,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,看不到后天的太阳。

你一定要坚持,坚持走过那长长的那一眼望不到头,看起来几乎像是水平的直线,迎来指数爆炸那一刻。

那么,为了尽快迎来指数爆炸,我们接下来谈谈优化策略

首先一点,也是最重要一点,你一定要让你的资源复利增长。只有这样才有指数爆炸的可能性。

复利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迹,它的威力甚至超过了原子弹。

​ —— 爱因斯坦

很糟糕的一点,很多人的工作并不能使他的资源复利增长。无论是售票员还是出租车司机。必须尽快转换工作。如果一时半会没有办法换工作,我建议可以多做一些复利增长的事情。比如说看书学习。为什么看书学习是复利增长呢?比如说你倍英语单词,你昨天背的英语单词就可以帮助你今天更好的理解英语文章,你今天新记住的内容又可以帮助你明天更快的理解文章,这是一个加速的过程。只不过看起来像是一个长长的线性函数。

1

在使用复利增长基础之上,为了使复利增长更快,有两种优化策略,一种是增加x,一种是增加p。

增加x就是增加每天获取的资源量,比如说,学会一个新的技能或者多背几个单词。可以通过延长学习时间或者提高学习效率来获取更多的x。因为一天只有24小时,从长远来看,努力解锁更多提高效率的办法,要不延长时间效果更好。

另一个策略是提高p。提高p就涉及到选择问题。一个增长潜力高的行业有较高的p值。而熟悉指数函数的朋友一定明白,指数项对于函数增长的影响要远远高于底数。做正确的事比把事情做好要重要得多。

这就是我想说的。大部分人收入很快就会进入一个瓶颈期。在那之后是基本服从幂律分布。即使想要努力奋斗,也依旧会长期看不到效果。破局办法唯有按照复利增长来要求和提高自己。这依旧是一个艰辛的过程。想要就此放松,平淡的生活,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如果要想再努力一把,突破瓶颈,选择比努力更为重要,而这个选择可能需要提前很多年就开始布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