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济危机背后的周期律

自2000年互联网危机,2008年次贷危机,再到10年之后的如今资本寒冬。如果把历史看的更长一点,我们可以看到资本主义制度或者历史本身有着极强的周期性。历史在时间跨度足够长的时间会不断重复自己,经济社会发展的周期律的表现为繁荣与萧条交替出现。

我们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周期,希望能够在下一个经济周期到来的时候做好充分的准备,期望自己不会被变化越来越快的社会所淘汰,内心也小小的梦想着,能够在接下来纷繁复杂中做出正确的选择,成为被千金所买的马骨,有幸站在浪潮之巅。

我的以下论点和推演主要是通过学习刘鹤副总理主编的《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》这本得来的。(推演成分居多)

在资本主义之下为什么会发生繁荣与萧条交替出现的现象?

技术创新引起繁荣,繁荣又是萧条的原因。

在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之前,发生了很长一段时间电力技术革命。在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之前,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很多行业。

在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,并有着广泛应用形成科技革命之后,这些科技革命应用于传统行业,使得传统行业发生了巨大的效率提升,这很容易表现为繁荣。东西变得更便宜,或者服务低廉,刺激消费,一片欣欣向荣。但是这种效率提升之后所带来的财富分配是不平衡的。新生的财富大部分被科技革命的推动者,即极少数知识精英所掌握。

随着新科技对传统产业的持续改造,没有搭上科技革命顺风车的人,因为财富再分配效应,他们的实际购买力会逐步下降。效率提升带来的产能过剩,和购买力下降带来的需求不足之间,渐渐成为主要矛盾。新一轮经济危机爆发。

经济危机的财富再分配效应

经济危机本身具有极强的财富再分配效应。但这种财富再分配游戏并不是普通人玩的,而是知识精英之间财富的一种转移。对普通人来说,危机对应的是失业,个人收入缩水,大概率都是如此。

对知识精英而言,如果他在危机之前进行大规模投资建设,那么危机发生时,很有可能在他财富大规模缩水时,引起他资产的现金流危机,不得不贱卖资产。那些在危机发生时有足够现金储备的知识精英(或者已经可以上升为资本家了)就可以开启全球扫货模式,以十分低廉的价格,大规模收购优质资产,当萧条期过后,他的资产就能大规模增值。实现财富的转移。

我们该怎么做

对普通人来说,如果不能在繁荣期实现跃迁,那么在萧条期大概率会倒霉。(当然也不绝对,萧条期也会有新的需求产生,比如口红效应。)当前经济周期处于低谷,我们一定要为下一个经济周期的繁荣产业做好充足的准备,才有可能获得高估值,通过溢价加速实现个人财富自由。